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疼痛不可测性》 (第2/2页)
助教,海因茨·海德里希博士。他金发碧眼,个子很高,学术能力非常突出,为人风趣,特别热爱音乐,他的父亲是哈勒一所音乐学院的院长” 结合相貌和音乐背景,可以断定大概率是蓝猫酒吧里莱因哈德提到他在柏林大学化学系的兄长。 世界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的集合体。 “听起来很优秀。” “是啊,”卢恩兴致勃勃地说,“不过海因茨助教偶尔会和我的父亲感慨,说自己在1921年他刚读本科第一年的时候,无论如何努力,永远都考不到第一名。” 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无关海因茨,而是关于那个“第一名”。在任何一个竞争体系里,能够稳定占据顶点的人,其思维模式都值得分析。 “为什么?” “因为那一届有真正的天才,约翰·冯·诺伊曼,和你相同的姓氏,露娜。”卢恩笑了笑。 “这个姓氏是’新的人‘的意思,在德国极其普遍。好奇他的故事”犹太人也会使用这个姓氏。冯代表贵族,表明有地位。有容克贵族和花钱购买贵族头衔的新贵这两种可能。 “据说是匈牙利一位著名银行家的儿子。那个天才……嗯,怎么说呢,他整个学期几乎都不来上课,据说不是泡在咖啡馆或者酒吧里和别人讨论数学物理,就是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东西。可每到期末考试,他总能毫无悬念地拿到第一,而且分数高得让其他人绝望。” 根据匈牙利银行家之子这个身份,可以推断出是花钱购买贵族头衔的新贵。他不用上课就能掌握并超越经过系统讲授的知识,这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抽象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他不是在“学习”课程,更像是在“验证”或“重构”课程背后的知识体系。 “据说他17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篇正式的数学论文,非欧几何某个分支的。他内心真正热爱的是数学,但他的父亲却坚信实用科学才是出路,强行要求他学习化学。”卢恩耸耸肩,“然后,你猜他怎么着?他选择了赌气。” “赌气?” “他用自己的方式学,然后用期末成绩来证明自己即使不按部就班,也能碾压所有人。现在他已经是数学系的讲师了” 一个用卓越成就来表达反抗的个体。他的反抗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的,甚至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嘲讽。这种性格,必然极度自信,且边界感鲜明。 “关于他的传闻很多,有人说他六岁时就能心算八位数的除法,八岁时已经精通微积分。他对任何抽象复杂的问题,比如多维空间的几何想象,处理起来都像我们看待棋盘上的推演一样清晰直观。” 多维空间。我了解过相关的内容,抽象但并非传言中那么困难,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极强抽象思维的概念。欧几里得几何建立在三维感知之上,而更高维度需要完全脱离直觉,依靠纯粹的数学逻辑来构建。在脑海中稳定地构想四维超立方体的展开、旋转,或者理解其在不同三维截面下的投影变化,并非易事。这需要一种将代数关系与几何直观在抽象层面深度融合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知识储备,更是一种与生俱来或经极度训练的思维架构。 “他涉猎的兴趣极广,量子力学、化学、甚至世界史……没有什么领域是他不能快速深入并提出见解的。他甚至能背诵出年少时阅读的书籍的具体内容。露娜,我很敬佩这种人,感觉他们的脑子和我们长得都不一样。” 他存在于一个由纯粹理性和知识构筑的云端,是追求学识的人所能欣赏和仰望的对象。 多维空间的天才,他的世界是无数个正交基张开的广阔希尔伯特空间;我的当下,正被禁锢在这个充满生理疼痛和生存焦虑的低维困境里。 敲门声响,卢恩家的女佣送来了炖得酥烂的牛rou,汤汁浓郁,散发诱人的香气。在卢恩几乎是半强迫的注视下,我勉强吃了几口。 热食下肚,一股暖流蔓延开来,确实驱散了些许寒意和虚弱感,腹部的钝痛似乎也减轻了些许。 “感觉好点了吗?”卢恩坐在我床边的椅子上,双手托腮,碧蓝的眼睛里满是关切,“看你脸色苍白的样子,我很担心你。” “好一些了。”我轻声回答,靠在枕头上,怀里抱着Lorelei,指尖无意识地卷着她蓬松的尾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