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gma Variation(二战德国)_《情感的逻辑演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感的逻辑演算》 (第1/3页)

    

《情感的逻辑演算》



    “双月”的相遇,沙龙没有偏见只有学术的氛围,让我更坚定柏林大学数学系的梦想,那里纯粹的氛围是逻辑最理想的栖息地。

    理想是一个矢量,它需要明确的方向和足够的作用力才能转化为位移。沙龙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方向,但通往那里的路径,仍需具体的坐标。

    我需要实现梦想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实行措施。

    一个星期后的周末,卢恩如往常一样来找我。她穿着奶杏色的羊毛衫,她让我给她化妆。

    选择了不上粉底,她的皮肤本身就很白而且没有瑕疵,使用粉底只有可能增加妆面看起来不自然的概率,眼影颜色采用浅棕色,与她奶杏色的毛衣属于同一种色系,并且这种颜色柔和中带着贵气,眼线采用微微上扬却不夸张的幅度,模仿小猫的眼型,这与卢恩的大眼镜很适配,唇色也换成了更显气色的浅粉色。

    “露娜,你给我画的妆容看上去很自然也很可爱,色调和风格就像我家那只奶油色的英国短毛猫。“柏林大学附近新开了一家咖啡馆,我们一起去那里喝咖啡吧。”

    拿铁咖啡的带着奶味的微苦和黑森林蛋糕的甜香混合,空气中飘散着糖分的气息。

    我凝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关于如何进入柏林大学这个问题。

    “卢恩,柏林大学的入学申请,具体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Abitur(中学毕业成绩)是基础门槛。你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肯定不用担心,我父亲都称赞过你的思维。”她指尖轻轻敲着桌面,“除此之外,推荐信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能得到有分量的学者的推荐,会增加录取的几率。”

    数学与科学成绩,是恒定的高值,无需担忧。

    推荐信,通过菲舍尔沙龙建立的联系,以及旁听讲座受教授的注意,其获取的概率也已显著提升,属于可控范围。

    那么,剩下的关键变量,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就落在了文学及相关文科科目上。

    我的文学成绩始终徘徊在良好,而非优异。在慕尼黑时如此,转学柏林后,这个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教师经常评语“缺乏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抑或是我分析的情感与文本真实展现的情感存在偏差。

    “我的文学评论……”我斟酌着词句,“被认为总是过于冷静。我试图分析情感背后的因果和目的,但老师们似乎期待一种更直接的……共鸣。”我极少向人袒露这种无力感,但此刻这种无力感已经成为了实现自己目标的阻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卢恩的背景和之前的善意,她成为了此刻最合适的咨询对象。

    卢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文学并非完全排斥逻辑,它需要的逻辑,但或许不是你习惯的那种数学逻辑。”

    另一种逻辑,我需要一个更了解文学评判标准,同时又理解我思维模式的人。

    瑞秋·英格瓦。她的文学才华有目共睹,而且她见识过我处理问题的方式。

    周一中午,瑞秋在下课铃响之时就已在教室外等我。

    她见到我,迫不及待得说:“露娜,我周末的时候听说了儿时的朋友遇到了一件特别离奇的事情…..我今天迫不及待和你分享……”

    瑞秋似乎注意到了我的神色,“露娜,你现在是有什么心事吗?你的表情……”

    “没有,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我的文学报告只能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